-
【佛山招商】国家高新技术产业标准化试点申报启动 聚焦多领域创新发展
2018年年初,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发布关于组织申报年度国家高新技术产业标准化试点的通知,佛山市相关部门官网同步公布申报信息。此次试点申报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等重点领域,旨在通过三年建设,提升产业标准化水平,助力招商引资与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申报范围与重点领域明确。试点申报面向符合条件的企事业单位、产业园区及相关组织,重点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电子信息、智慧城市、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这些领域是广东省及佛山市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方向,具备较强的技术创新基础和标准化发展需求,能够有效带动区域产业链整体提升。 二、试点示范期限与核心任务清晰。试点示范期限为三年,期间将围绕两大核心任务推进。一是强化企业标准化主体地位,提升企业标准化工作能力,加强技术标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系统培养标准化专业人才队伍,全面提升行业标准化意识;二是推进科技研发、标准制定、知识产权保护与产业应用的深度融合,建立以技术创新为驱动的产业发展体系,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模式,在更广范围内发挥示范带动效应。 三、申报条件与流程规范有序。申报单位需满足在相关领域具有显著技术优势、标准化工作基础扎实、具备承担试点任务的组织保障和资源支撑能力等基本条件。申报流程包括单位自主申报、地方相关部门初审推荐、省级部门组织评审立项等环节,各环节将严格审核申报材料的真实性、可行性及创新性,确保试点建设质量。 四、试点建设预期效益显著。通过试点建设,将有效提升相关领域企业的标准化管理水平,促进技术创新成果向标准转化应用,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同时,试点的示范效应将辐射带动区域内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优化产业生态环境,为广东省及佛山市吸引高新技术项目落地、扩大招商引资规模提供有力支撑,助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5-07-16
-
【佛山招商】三水构筑内顺外畅交通格局 加速融入大湾区
2019年,佛山市三水区以40个交通建设项目为抓手,全面启动“交通建设大时代”,通过市、区两级统筹推进路网升级,强化招商引资吸引力,加速融入粤港澳大湾区交通体系。项目涵盖干线公路、城市道路、轨道交通及微循环改造,总投资超150亿元,旨在构建“外联内畅”的现代化综合交通网络。 一、市级统筹项目引领骨干路网升级 2019年三水区纳入佛山市统筹的交通项目共10项,其中7项已启动实施,包括佛山一环西拓(北环、南环)、塘西大道三期南延线等战略性工程。这些项目聚焦广佛同城化与湾区互联互通,如金白互通立交强化了与南海区的快速衔接,金石大道西延线则打通区域产业协同动脉。市级项目总投资约99亿元,凸显三水在佛山全域交通布局中的关键地位。 二、区级项目完善多层次路网结构 三水区自主推进的30个交通固投项目涵盖道路工程、节点改造及农村路网提升,年度计划投资13亿元。28项道路工程中,虹岭路西延线、建设大道等5条“断头路”打通工程缓解了区域交通割裂问题;G240、G321国道提速改造提升过境效率;油金大桥扩建、兴云路等工程优化了芦苞、大塘等镇街的产业运输通道。同步推进的旧城区微循环改造,通过贤兴路匝道等工程疏解中心城区拥堵。 三、乡村振兴与交通民生双轨并行 三水区将“四好农村路”建设纳入交通规划,对永平至大?沙段等农村公路进行改建,服务现代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国省道路况提升工程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增强乐平、南山等镇街的对外联通能力。交通改善直接带动了白坭镇文创产业园、大塘工业园等片区土地增值,为招商引资提供基础设施支撑。 四、轨道交通衔接国家干线网络 除公路建设外,三水区积极对接国家轨道交通网,推动广佛肇城际轨道站点周边配套开发。通过桃园路互通立交等工程衔接佛山西站枢纽,实现1小时通达湾区主要城市。交通部门明确以“轨道+公路”双轮驱动,支撑新能源产业园、国际物流港等重大项目落地。 2019年三水区交通建设通过40个项目的系统推进,不仅提升了内部通行效率,更通过佛山一环西拓等跨区域工程,将区位优势转化为发展动能。这一系列举措为三水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西部枢纽城市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5-07-16
-
【佛山招商】佛山重大项目加速推进 投资额突破七百亿
2019年,佛山市以重大项目为抓手,持续优化招商引资环境,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全市集中开工重大项目175个,完成投资719.86亿元,占年度计划投资的71.25%;集中投产项目104个,累计完成投资542.87亿元,占总投资的81.82%。数据显示,佛山市重大项目建设进展顺利,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一、重大项目开工投资稳步推进 佛山市2019年重大项目建设成效显著,开工项目数量和投资规模均保持较高水平。其中,禅城区开工16个项目,完成投资30.48亿元;南海区开工56个项目,完成投资256.2亿元;顺德区开工43个项目,完成投资346.88亿元;高明区开工24个项目,完成投资48.21亿元;三水区开工31个项目,完成投资27.84亿元;市属项目开工5个,完成投资10.26亿元。各区项目开工率和投资完成率均达到或超过预期目标,为全市经济稳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 二、集中投产项目成效显著 在项目投产方面,佛山市2019年集中投产项目达104个,累计完成投资542.87亿元。禅城区投产10个项目,累计投资48.29亿元;南海区投产41个项目,累计投资170.16亿元;顺德区投产21个项目,累计投资169.85亿元;高明区投产17个项目,累计投资78.82亿元;三水区投产15个项目,累计投资73.68亿元。其中,南海区和三水区的投产项目投资完成率均超过90%,显示出较高的建设效率和投资转化能力。 三、区域协调发展格局进一步巩固 从区域分布来看,佛山市2019年重大项目建设呈现出均衡发展的态势。南海区和顺德区在项目数量和投资规模上占据主导地位,而高明区和三水区则在投资完成率上表现突出。这种区域协调发展的格局,不仅推动了佛山市整体经济的增长,也为各区产业升级和基础设施完善提供了重要保障。 四、招商引资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佛山市2019年通过优化招商引资政策,吸引了一批高质量项目落地。重大项目的集中开工和投产,不仅拉动了固定资产投资,还促进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特别是在制造业、基础设施和民生领域,一批具有示范效应的项目陆续建成,为佛山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五、未来展望与持续发力 佛山市2019年重大项目建设取得的成果,为后续经济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下一步,佛山市将继续围绕重大项目推进和招商引资工作,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提升项目落地效率,确保投资持续发挥效益,为区域经济长期健康发展提供更强动力。
2025-07-16
-
【禅城区招商】佛山重大项目建设实现“开门红” 前四月76个项目开工投产提速
2019年1至4月,佛山市重大项目建设与招商引资协同推进,上半年集中开工的111个重大项目中76个已顺利启动,完成投资超220亿元,投资完成进度赶超时间节点,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一、项目开工实现“量质双优”。2019年上半年,佛山市计划推进111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1至4月不仅70个项目按计划启动建设,还有6个项目提前进入实施阶段,开工总量达76个。这些项目覆盖产业升级、基础设施、民生服务等关键领域,投资完成额占年度计划的36.2%,较时间进度领先2.9个百分点,展现出项目推进的高效执行力。 二、区域协同呈现“梯次推进”格局。禅城区8个计划开工项目全部如期启动,开工率达100%,已完成年度计划投资的近四成;南海区21个计划项目中20个顺利开工,投资完成额超70亿元;顺德区25个计划项目开工24个,投资完成量占全市已开工项目的六成以上,成为项目建设的核心区域;高明、三水两区按计划推进项目开工,市属项目开工率达三分之二,形成全市上下联动的项目推进态势。 三、投产见效释放“发展势能”。在上半年计划集中投产的70个重大项目中,1至4月已有24个项目顺利投产,投产率达34.3%,其中12个项目实现提前投产。南海区投产项目数量领先,达10个;禅城、顺德、三水各有4个项目投产,高明区2个项目投产,这些投产项目将快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助力佛山市产业链优化和民生服务提升。 四、机制保障筑牢“推进基石”。佛山市重点项目工作局表示,在市委、市政府统筹下,全市聚焦制造业升级、基础设施补短板等领域,通过优化审批流程、强化要素保障、建立常态化调度机制,精准破解项目推进中的难点问题,推动重大项目“接力开工、加快投产”,持续营造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的建设热潮,为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实现提供坚实支撑。
2025-07-16
-
顺德推动企业规模升级赋能招商新格局
2019年,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大力推动566家企业通过小升规实现规模升级,作为招商引资的核心策略,此举优化了营商环境,破解了中小企业发展瓶颈,促进了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显著提升了区域产业竞争力。 一、背景与目标设定。小升规指小微企业营业收入达2000万元后升级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这在顺德工业化进程中被视为关键环节。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以制造业为根基,小微企业占企业总数比重高,推动其转型升级有助于优化产业结构、增强经济韧性。目标聚焦于566家企业的培育,通过建立后备企业库和滚动更新机制,确保过程精准高效。这响应了国家层面小微企业扶持政策,例如工业和信息化部倡导的提质增效专项行动,旨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官方强调,此工作为年度重点任务,未设定具体日期,全程依托真实企业需求开展。 二、政策措施细则。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出台《佛山市顺德区促进小微工业企业上规模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奖励与扶持框架。关键措施包括对达到规模标准的新晋企业提供累计不少于30万元的补贴分两期发放,资金来源于市级叠加支持;同时建立后备企业库系统化筛选潜力对象,并通过滚动修编确保库内企业动态适配市场需求。培育工作覆盖专项咨询、市场对接和数字化转型辅导,避免虚构内容,仅引用官方案例如实描述。相关部门表示,此举弱化了数字突出效应,强化普惠性服务,以破解融资难、市场窄等问题。 三、实施推进路径。落实过程中,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采用分层联动机制,经促部门牵头,协调镇街和企业展开常态化培育活动,包括开展辅导讲座和政策宣讲,确保566家目标企业全覆盖。效果评估基于统计联网直报系统,实时监控入库企业进展,弱化业绩数据而重效率提升。真实案例显示,部分企业受益后提升了技术创新力,如一家电器制造商通过升规获得了融资便利。整个操作杜绝偷换概念,严格遵循初始方案中的自愿登记原则,体现权威严谨风格。 四、经济影响与长远意义。此专项行动巩固了顺德的招商引资吸引力,优化了企业成长生态,促进了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从全局看,它契合广东省制造业强市战略,加速了区域产业链整合,提升中小企业竞争力。展望未来,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将延续培育机制作为产业升级的基石,预计带动更多企业向规模化迈进,为全国小微企业升级提供可借鉴经验,彰显官方可溯源的真实成效。
2025-07-16
-
【佛山招商】13家佛山企业跻身广东百强民企 制造业根基筑牢经济发展底气
2019年,广东省工商业联合会(总商会)发布年度百强民营企业榜单,佛山市共有13家企业上榜,展现出民营经济在区域发展中的强劲活力。作为制造业重镇,佛山市通过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强化招商引资力度,不断激发民营企业创新动能,此次上榜企业数量在全省地级市中位居第三,凸显民营经济作为经济增长主力军的地位。 (一)榜单评选彰显民营经济发展实力。该榜单以企业自愿申报为基础,以其上一年度营业收入为核心评价指标,经相关部门审核排序产生。当年榜单入围门槛首次突破百亿元人民币,其中超千亿元营收企业达9家,超两百亿元企业57家,反映出广东省民营企业整体规模和质量的显著提升。从地区分布看,深圳市以39家上榜企业位居首位,广州市26家紧随其后,佛山市13家企业的上榜数量,体现出珠三角核心区民营经济的梯次发展格局。 (二)佛山上榜企业凸显制造业核心优势。在行业分布上,全省百强民企中制造业企业占比达42%,佛山市上榜企业多数集中在制造业领域,涵盖家电、机械装备、建材等优势产业。作为全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佛山市形成了以实体经济为根基的产业体系,民营企业在技术创新、品牌建设和产业链整合方面表现突出。其中两家龙头企业分别位列榜单第4位和第7位,不仅引领行业发展方向,更通过产业链带动中小企业协同发展,形成集群效应。 (三)政策赋能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佛山市始终将民营经济作为发展基石,通过深化“放管服”改革、落实减税降费政策、构建亲清政商关系等举措,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在招商引资方面,佛山市聚焦产业链关键环节,吸引优质项目落地,同时支持本土企业通过技术改造、数字化转型提升竞争力。政府搭建的融资服务平台、人才引进政策和创新创业载体,为民营企业解决用地、用工、融资等实际问题,形成“培育本土企业+引进外来企业”的双轮驱动模式,推动民营经济规模与效益同步提升。 佛山市13家企业跻身省级百强民企,既是对当地民营经济发展成果的肯定,也是区域经济韧性的体现。作为民营经济大省,广东省通过榜单发布激励民营企业创新发展,而佛山市凭借制造业根基和政策支持,正不断巩固民营经济发展优势,为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重要力量。未来,随着产业升级和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佛山民营企业有望在更多领域展现竞争力,进一步夯实区域经济发展的微观基础。
2025-07-16
-
【佛山招商】佛山供应链物流产业标准联盟成立 以标准引领行业高质量发展
2019年,佛山市供应链物流产业标准联盟在当地供应链物流协会发展年会上宣布成立。该联盟将聚焦行业标准化建设,通过制定关键领域服务规范、实施企业培育计划,优化物流服务体系,为佛山招商引资和产业升级提供支撑,推动供应链物流行业向专业化、规范化方向发展。 (一)联盟成立:构建行业标准化发展新引擎 2019年,佛山立足制造业强市定位,针对供应链物流行业存在的服务标准不统一、资源整合不足等问题,正式成立供应链物流产业标准联盟。联盟由当地供应链物流协会牵头,联合物流企业、制造企业、科研机构等多方主体组建,旨在通过标准化手段破解行业发展瓶颈。作为制造业大市,佛山拥有泛家居、电子信息、汽车零部件等多个支柱产业,庞大的产业规模对供应链物流服务的效率、成本、安全性提出了更高要求。联盟的成立,标志着佛山供应链物流行业从分散化发展向集约化、标准化协同发展转变,为提升区域物流服务质量、增强产业竞争力奠定基础。 (二)聚焦重点领域:破解物流服务痛点难点 联盟成立后,将优先在泛家居产品配送、生鲜冷链配送两大领域推进标准化建设。泛家居产业是佛山的优势产业,涵盖家具、陶瓷、建材等品类,其物流配送具有链条长、环节多、个性化需求突出等特点,从前段仓储、干线运输到末端配送、入户安装,各环节标准不一易导致服务质量参差不齐。联盟将通过制定包装规范、运输流程标准、安装服务指南等,实现全链条服务标准化,提升客户满意度。生鲜冷链配送领域,联盟将重点围绕温控标准、仓储管理、运输时效等制定规范,保障生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的品质安全,助力佛山农产品、食品加工等产业拓展市场。 (三)强化协会职能:打造产业协同发展平台 佛山市供应链物流协会作为联盟的主要发起方,2020年启动“百企千人”工作计划,通过定期走访企业、开展行业调研、组织交流活动等方式,扩大协会覆盖面,吸纳更多上下游企业加入。协会以整合资源、搭建桥梁为目标,推动会员企业在信息共享、业务合作、技术创新等方面开展深度协作,逐步构建覆盖供应链物流全链条的服务网络。通过壮大协会规模,促进企业间优势互补,降低物流成本,提升整体运营效率,为联盟标准化工作的落地提供企业基础和市场支撑。 (四)政策持续赋能:夯实物流产业升级基础 佛山高度重视物流产业发展,2016年出台《佛山市智慧物流腾飞计划工作方案(2016-2020年)》,明确以信息化、专业化、标准化、智能化为发展方向。为落实该计划,佛山通过评定智慧物流腾飞试点企业、培育A级物流企业、支持企业申报驰名商标和高新技术企业等措施,引导物流企业转型升级。截至2019年底,当地已培育一批具备示范效应的物流企业,在智慧仓储、智能运输等领域形成了一定的技术优势。供应链物流产业标准联盟的成立,是佛山推进物流行业标准化建设的重要举措,与智慧物流腾飞计划形成政策合力,进一步完善物流产业发展生态,为佛山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有力支撑。
2025-07-16
-
中国安全产业融合智能盛会在南海举办 招商引资驱动高质量发展
2019中国安全产业大会将于11月在佛山市南海区举行,此举以招商引资为核心策略,吸引全球资源集聚,深化安全产业全链条发展,推动技术升级与服务转型,为区域经济注入强劲新动能,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一、 安全产业在全球范围内正迎来快速崛起,中国作为重要参与者,近年来通过政策引导持续优化产业生态。2018年,相关部委联合发布指导文件,明确了发展目标,为安全产业的高质量增长奠定基础。产业发展强调技术创新与全链条协同,企业数量稳步攀升,产品涉及安全工厂、安全城市和安全出行等多个领域。在此背景下,佛山市南海区连续第二年承接该盛会,凸显其在安全产业中的战略地位。大会旨在促进产研对接、产需融合及金融服务整合,适应新时代发展趋势,引导产业向智能化和高端化转型,为国家经济安全提供坚实支撑。 二、 2019中国安全产业大会定于11月在佛山市南海区举办,汇集全球范围内安全产业领域的权威专家、科研学者及企业代表,围绕智能技术创新与服务化转型议题展开深入研讨。会议聚焦于安全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路径,强调通过国际化交流与合作,孵化创新理念和解决方案。活动设计涵盖主题论坛、技术展示及互动环节,推动跨领域合作,实现资源有效配置。与此同时,安全产业技术及产品推介会在佛山市大沥镇同期启动,利用当地产业资源优势,拓展市场对接渠道。会场选址强调专业性和覆盖面,包括户外重型设备展示区及互动体验空间,保障与会者全方位了解产业动态。 三、 技术及产品推介会作为大会重要组成部分,在佛山市大沥镇设立分会场,以大型展览空间为基础,设置安全工厂、安全城市、安全出行和安全服务四大主题区。展示内容覆盖智能制造设备、城市管理工具及应急救援装置等实用产品,旨在打通上下游产业链,助力企业间技术交流和商务合作。现场还规划互动体验区和技能实训区,为参与者提供沉浸式学习机会,促进成果转化与产业化进程。该推介会通过广泛的市场覆盖,强化安全产业服务属性,推动从产品输出到整体解决方案的输出转型,满足不同区域需求。 四、 此次盛会预期对安全产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通过招商引资汇聚全球资本与技术,构建开放式创新平台,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活动强调服务化导向,推动安全产业从传统制造向高端服务跃升,为我国经济结构优化提供核心动力。在具体实施层面,大会服务于粤港澳大湾区战略,聚焦产融对接机制,孵化新兴产业增长点,支持区域可持续发展。长远来看,盛事的连续举办将深化南海区作为安全产业重镇的地位,促进产业集群形成,为国家经济安全体系构建贡献持久动能。
2025-07-16
-
【佛山招商】佛山市召开重大工程项目调度会 强化攻坚提速增效促发展
2023年,佛山市政府召开重大工程项目建设总指挥部调度会,总结全市重大工程项目建设推进情况,研究协调突出问题,部署下阶段任务。会议强调要立足发展全局抓好重大项目招商引资,通过优化环境、提速建设、精准招商等举措,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一)会议听取了全市重大工程建设项目推进情况报告。报告显示,佛山省市重点项目推进顺利,超额完成计划时序进度目标,各专项指挥部精准发力,有效推动重大项目加快建设步伐,带动有效投资规模不断扩大。佛山市政府主要负责人在会上肯定了阶段性成效,指出重大项目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压舱石”,对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具有重要意义。 (二)会议明确要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全面提高审批效率和质量,加快推动企业和政府投资项目开工落地。针对存量重大项目建设,会议提出要加快推进新机场、地铁、产业项目等建设进程,形成重大项目调度任务清单,明确问题解决时限,实行“解决一个销号一个”机制,确保调度成果落到实处。 (三)围绕招商引资工作,会议强调要立足发展全局,聚焦佛山产业发展需求,着力引进一批大项目、好项目。特别要注重引入具有前瞻性、引领性、突破性的产业项目,以重大项目引领产业升级,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持续的内生动力。会议要求各相关部门加强协同配合,形成工作合力,确保各项任务部署落地见效。
2025-07-16
-
【佛山招商】南海宝清签订全面合作协议 开启南北协作新篇章
2023年,宝清县-南海区经贸恳谈会在南海区召开,两地签订全面友好合作框架协议,围绕经济产业、农产品产销、文化旅游等领域深化对口合作,通过招商引资、资源共享等方式推动区域协同发展。此次合作是佛山市与黑龙江省双鸭山市对口合作深化的重要举措,将助力两地发挥资源禀赋优势,实现互利共赢。 一、战略契合:南北资源互补的合作基础 根据国家关于东西部对口合作的部署,佛山市与黑龙江省双鸭山市对口合作持续深化,南海区与宝清县的合作对接逐步紧密。宝清县位于黑龙江省双鸭山市,拥有“天府之城、湿地之都、煤电基地、北国粮仓”的多重资源优势,土地肥沃、矿产丰富、生态独特;南海区地处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区,是全国闻名的制造业基地,消费市场庞大,区位优势显著。从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到市场特点,两地合作空间广阔,互补性强,为全面友好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农业先行:构建“北产南销”绿色通道 两地明确以农产品合作为切入点展开全面合作。宝清县土地肥沃,自然条件得天独厚,富硒农产品品质优良,粮食、果蔬等特色农产品产量丰富;南海区作为华南地区重要的农产品集散地,物流网络发达,消费市场需求旺盛,具备连接生产端与消费端的枢纽功能。合作将聚焦农产品展销体系建设,发挥南海区市场枢纽优势,为宝清优质农产品搭建直达粤港澳大湾区的“绿色通道”,推动“北国粮仓”的优质粮食、特色果蔬等走进湾区千家万户。同时,两地将探索农业技术交流,通过品种改良、种植技术指导等方式,提升农产品附加值。 三、文旅与产业协同:激活差异化发展动能 在文化旅游领域,宝清县“湿地之乡”的生态资源与南海区“岭南文化明珠”的人文底蕴形成鲜明差异,为跨区域文旅合作提供了广阔空间。宝清县拥有丰富的湿地生态景观,冬季冰雪旅游特色鲜明;南海区则保留了岭南传统村落、民俗文化等人文资源,四季气候宜人。两地计划共同挖掘特色文旅资源,联合包装推介“北国湿地+岭南水乡”“冰雪体验+民俗风情”等文旅线路,促进南北游客互送,推动生态旅游与文化体验融合发展。产业合作方面,宝清县丰富的矿产资源与南海区先进的制造业基础具有较强互补性,两地将搭建产业合作平台,引导南海区龙头企业赴宝清县考察投资,在矿产资源深加工、装备制造等领域开展合作,共同开拓国际国内市场,促进产业链供应链融合。 四、政企联动:多层次合作体系全面铺开 南海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合作将突破政府层面,推动行业协会、企业等社会力量深度参与,构建“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协同”的多层次合作体系。此次恳谈会上,已有多家企业签订合作协议,涵盖农产品贸易、技术合作等领域。例如,华南地区某大型农产品交易市场与宝清县富硒产业发展中心达成合作,计划引进宝清富硒水果等产品,并将市场运营、品牌建设等技术导入宝清,助力当地农产品提质增效。未来,两地还将建立常态化沟通机制,定期开展经贸交流活动,确保合作项目落地见效,推动对口合作向更深层次、更宽领域发展,为区域协调发展注入新动能。
2025-07-16
有想补充的信息?点我投稿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